电子学

主要研究电子运动的学科
电子学(英语Electronics)是一门以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电子的特性和行为,以及电子器件的物理特征。[2][7]电子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1]并涉及化学、数学、材料等其它学科门类。[2][7]研究内容包括电子的运动规律、电子器械制造以及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物理效应等。[4][5][6]
电子学的诞生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当时电子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爱迪生效应和关于电磁波存在的验证实验。[2]后来随着硬件的发展,电子学也逐渐应用于更多的领域,1904年,英国J.A.弗莱明(J.Fleming)发明了电子管,使之成为当时各种电子设备中必不可少的电子器件[2]1948年,贝尔实验室J.巴丁(J.Bardeen)、W.H.布拉顿(W.Brattain)和W.B.肖克莱(W.Shockle)三人共同研制出了晶体三极管,它促进了如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等的发展。[2]20世纪60年,集成电路发明之后,各种电子设备向着微型化方向发展。[2][8]进入21世纪,随着不同学科的交叉,电子学在不同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发展出了例如量子电子学、纳米电子学等学科。[9][10]
电子学专业及学科体系复杂,分支众多,可按性质分为以下四类:系统和大系统技术,基础理论与基础技术,元件、器件、材料与工艺,交叉专业和学科类。其中系统和大系统技术是用电子学方法实现具有某一种或多种社会和军事应用的功能。基础理论与基础技术主要研究功能性电子系统所需的各种技术手段或基础理论。元件、器件、材料与工艺的研究内容包括电子学相关的元件、器件、材料与工艺。交叉专业和学科类则是研究与电子学有交叉影响的专业和学科等。[11][6]电子学的应用领域颇为广泛;比如,计算机领域的计算机存储器、处理器、控制器等硬件设备都使用到了电子学技术,又如,在自动化领域使用电子控制器替代手工操纵等。[12][13]

简史

学科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