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宗教改革

发生于16世纪的英国宗教改革
英国宗教改革是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统治者为加强专制王权和适应民族意识日益增长的要求发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具有丰富政治经济内涵的宗教改革。这场改革对于强化都铎王朝的君主专制和促进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1]
亨利八世统治时期开始,路德教在英国得以广泛传播,亨利八世借此向天主教会开火,收回了许多原本属于教会的权力,增加了王室的收入。教皇开除了亨利八世的教籍,但亨利八世不以为然,反而和天主教廷决裂。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唯一首脑,并同时宣布断绝与教皇的一切来往。[2]尽管如此,英国的宗教改革进行得很不彻底,改革后的教会仍保留了大量天主教传统,致使越来越多的信徒为加尔文宗所吸引。这些新教教徒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成分,以纯洁教会,造成了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清教运动”。[3]直到伊丽莎白女王在位时期,她才通过严酷的措施强迫英国人接受新教的教义,凡信仰天主教者皆处以死刑。至此,英国的宗教改革才彻底完成。[2]
英国宗教改革体现了英国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因素蓬勃发展的时代特点。乡绅与新兴资产阶级在发展经济,反对封建[zhì]梏和专制王权,对外扩张殖民上,有共同的利益和愿望,因而结成了联盟,这为宗教改革的初步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探求新的思想、新的社会生活方式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方面,新兴贵族与资产阶级和力图摆脱各种剥削压迫的劳动群众都具有空前的积极性。[4]

改革背景

早年的亨利八世并不是一个天生的宗教改革者,他对英格兰的宗教改革运动态度坚决,还为此把异教徒送上火刑柱。他还亲自撰文抨击马丁路德的异端邪说,教皇利奥十世因此授予他“信仰捍卫者”的称号;马丁路德则将他斥之为“戴着王冠的蠢参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