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舰

海军水面舰艇
扫雷舰(mine sweeper)是用于搜索和排除水雷水面战斗舰艇,装备扫雷具,主要用于扫除港湾、海峡、航道等水域的水雷,为舰船编队航行担负导航扫雷和开辟雷区航道,在登陆作战中担负敌前扫雷等任务。按排水量和担负任务,分为舰队扫雷舰、基地扫雷舰、港湾扫雷艇等。[1]
扫雷舰的雏形是19世纪末的扫雷具,日俄战争后,俄国海军率先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批专门的扫雷舰艇。两次世界大战,扫雷舰迅速发展,新型水雷(如磁性水雷、感应水雷和音响水雷等)的出现以及大规模布雷行动使得各国国家研发新型扫雷具及扫雷舰艇。[2]两次世界大战后,研制出了各种扫雷具,包括接触式、声式、电磁式、水压式和电磁音响复合式等。特别是扫雷直升机装舰使用,进一步提高了扫雷舰艇的扫雷能力。这些技术进步使得扫雷舰艇在战后的海上作战中能够更有效地排除水雷威胁,保障海上交通线的安全。[2]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随着水雷的出现,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有效地排除这些水下威胁。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早的扫雷具应运而生。这种扫雷具实际上是一根带有浮标的钢索,由两艘船拖曳形成半圆形,在布雷区域进行扫雷作业。当钢索挂住锚雷的雷索时,扫雷具会将其拖至岸边。随后,人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处理水雷:一种是人工拆除水雷的引信,使其失效;另一种则是使用炸药或火炮将水雷摧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