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稚

南北朝时期的官员
长孙稚(约455年-535年),原名冀归,字承业,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的将领、官员。他是司空、上党靖王长孙道生的曾孙,征南大将军、长孙观之子。长孙稚曾任前将军抚军大将军等职,被封为公爵。在北魏分裂后,他随孝武帝元修出关,投奔宇文泰,被封为太师录尚书事,并复封为上党王。后来,他又被封为冯[]王,最后降为郡公。 孝昌二年(526年),长孙稚征伐反叛的五原人鲜于修时,因兵败被免职。不久之后,因功复职,并被进封为上党王,后又改封为冯翊王。最后,他降为郡公。北魏分裂后,长孙稚随孝武帝元修出关,投靠西魏掌权的宇文泰,被封为太师,录尚书事,并再次封为上党王。 大统元年(535年),长孙稚因病去世。他被追赠假黄[yuè]大丞相等头衔,同时担任都督三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长孙稚的谥号文宣

人物生平

袭封要职

长孙稚出身于将门世家,其曾祖父长孙道生、父亲长孙观都是北魏著名将领,长孙道生官至司空,封上党王;长孙观官至征南大将军、袭封上党王。[1]
六岁时,继承上党王爵位,依例降封为上党公。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见他年幼继承家业,故赐名为长孙稚(《北史》记载为避唐高宗李治名讳称长孙幼),长孙稚少年时期聪明敏锐并且有才华技艺,虚心敬爱士人,初任前将军。太和十七年(493年),跟随孝文帝元宏南征,授任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