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

发源于德国的思想体系
共产主义(英文:Communism)这个词出现在19世纪中叶,其在欧洲最为人所熟知的来源,是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与相关的“共产主义联盟”。[1]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最终被公有制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的重要理论成果。[2]
1848年初,《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她一诞生,就经受了欧洲1848年革命的洗礼,接着又经受了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考验。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德国工人运动走在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前列。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德国党斗争过程中,又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不仅表现在原先的帝国主义国家(如俄国东德)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朝鲜、中国)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还表现在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在探索中前进。[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除了自然科学发展这个前提外,还有它自己的思想渊源,这就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4]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必然是完全的公有制,其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也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都尽其所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依照自己的需求获得生活资料。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就必须形成共产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所有制结构,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共产主义分配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人人平等的社会机制和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2]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为人类找到了通往未来社会的一把钥匙,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5]

词源

从词源上考证,“共产主义”早于“社会主义”,它最初出自古拉丁文“communis”,含有公有、公共一类的意思,与原始社会实行财产公有制相联系。在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人们经常使用的共同体(communion/community)一词也由此而出,发展至近代,才衍生出欧洲文字中的“共产主义”(communism)。追求财产公有和社会平等(平均),类似的思想在欧洲长期存在着,而明确将共产主义变成一种社会实践行为,主要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法等国家。1840年左右“共产主义”一词由秘密转向公开,并在工人群众和社会下层广为流行。从对私有财产的否定和能够很好地代表与反映工人群众及广大社会下层利益角度,马克思得出了共产主义的结论。但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将作为人类解放“最后形式”的共产主义区别于历史上或当时正在欧洲流行的共产主义。到19世纪60年代后期,马克思考虑到当时国际政治背景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状况,开始更多地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而较少使用“共产主义”。1864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更多地用科学社会主义来概括他们的思想。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发表后,用科学社会主义来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社会主义思想的说法更为广泛,自此以后一直沿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