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子词

词的早期名称之一
曲子词是词的早期名称之一。在隋、唐至五代时期,中国民间有一种广为流传的曲调,被称作曲子。这种曲子可以填词歌唱,所填的歌词就被称作曲子词。
曲子词的特点,是因曲填词,先有曲调、再按其曲拍调谱来填制歌词。所以作词也被称为“填词”、“倚声”。“曲子词”源自民间,《敦煌曲子词》记录的作品取材宽泛、格律随意。经刘禹锡白居易等诗人的引用和规范,到宋朝初期,曲子词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格律,演变为宋词。再经苏轼辛弃疾等人大力拓宽其题材范围,宋词进入辉煌时期。

由来

词,隋唐时期的名称是“曲”、“曲子”、“曲子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这许多名称说明,词与音乐的密切关系及其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形式特征。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