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炭疽病

一种常见的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
草莓炭[]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草莓的真菌病害。[1]草莓炭疽病病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病菌真菌,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小丛壳属。草莓炭疽病病菌分为3种,分别为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草莓炭疽菌。[2]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草莓的叶片、叶柄、匍匐茎根茎、花和果实上。侵染草莓叶部有2种炭疽病菌:一种是炭疽叶斑病,也叫黑斑病,由草莓炭疽菌和胶孢炭疽菌引起;另一种是不规则叶斑病,由尖孢炭疽菌引起。草莓炭疽病是典型的高温高湿性病害,盛夏期高温多雨发病重。10~35℃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25~30℃,但炭疽病菌孢子的生长必须有水或高湿(85%以上)。降雨是草莓炭疽病发生和流行必不可少的条件,病菌可借助风传播,侵染草莓叶片和叶柄。[2]
从地理角度来看,炭疽病的流行已经影响了全世界的草莓栽培产区,但不同地区病原菌种类有差异。[1]草莓炭疽病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2]

危害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结果期很少发生。其主要危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托叶、花瓣、花萼和果实。染病后的明显特征是草莓株叶受害可造成局部病斑和全株萎枯死。匍匐茎、叶柄、叶片染病,初始产生直径3~7毫米的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病斑,稍凹陷;当匍匐茎和叶柄上的病斑扩展成为环形圈时,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高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质孢子堆。该病除引起局部病斑外,还易导致感病品种尤其是草莓秧苗成片萎蔫枯死;当母株叶基和短缩茎部位发病,初始1~2片展开叶失水下垂,傍晚或阴天恢复正常,随着病情加重,则全株枯死。虽然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但若取枯死病株根冠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褐变,而维管束未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褐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