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家河

流经枣庄市台儿庄区的运河
伊家河是一条运河,北邻韩庄运河,流经枣庄市台儿庄区,在台儿庄镇南,运河大桥西1.5公里处入韩庄运河,长34公里,除泄微山湖水外,还承担着灌溉通航等作用;区间流域面积327平方公里。

名字由来

伊家河[1],又名伊河,原为微山湖高水位时的溢洪道,兼排南岸山洪。它西起微山湖东畔新河头村,北与运河相邻,是韩庄运河的姊妹河。两河是东、西平行走向,相隔仅几百米至数里,向东流经台儿庄区的武宅子、耿山子、南巨桥、傅庄、河上庄等村庄,在现运河街道办事处陈庄村西入运河。全长37公里,台儿庄区境内33公里,流域面积208.19平方公里。

历史起源

伊家河开挖前,由于黄河反复决口,水入微山湖,满而东溢,而运河排泄不下,加之运河南山区洪水挟大量泥沙,经龙河、引龙河、于沟河流入运河,除造成沿运积水成灾外,也加剧了运河的淤塞,甚至断航。据《峄县志》记载:“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荆山桥淤塞,湖水泛滥。至二十二年,奉旨新开伊河,以泄洪水。上起微湖,下至……黄林庄入运。计长12463丈,口宽8丈,底宽4丈,深一丈二、三、四尺不等。”该河竣工后,不仅能和运河同泄微山湖之水,使运南山区洪水汇集伊河而东流,且减轻了运河的淤塞和伊、运河沿岸土地之内涝。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始,至咸丰二年(1852年),清政府曾多次对伊家河疏治理,但由于措施不力,各级官吏互相推诿,争相侵吞治河钱粮而收效甚微。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伊家河已多处淤平,沿岸土地积水严重,“经年不涸”。建国初,伊家河新河头至单庄段,河宽20米,深2米,单庄以下段,河床几乎全部淤塞。1954年11月,治淮委员会编制《沂[shù]汶流域洪水处理初步意见》中提出,伊家河按微山湖水位33.5米时,下泄200立方米/秒标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