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宸桥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薄墩桥
拱宸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桥弄街,东、西向横跨大运河,为纵联分节并列法砌筑的三孔薄拱薄墩联拱桥,是拱宸桥地区运河两岸之间唯一的一座古石拱桥。拱宸桥总长98米,高16米,两端桥墩处宽12.2米,边孔净跨11.9米,中孔净跨15.8米。它是三孔石拱桥,半圆拱,拱券为纵连分节并列法砌筑。桥面呈弧形,桥中段的道路较窄,整桥身用条石错[fēng]砌筑,上贯穿长锁石。两旁桥栏间有四十八个望柱柱头雕刻着仰莲,大小形态各异,为各个时代所雕刻。拱壁顶部有浮雕“双龙戏珠”,中拱券内还有浮雕荷花。拱壁上尚有题记,内容已难辨清。[1][2]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拱宸桥外形敦厚朴实,是江南三孔薄墩联拱桥的典型代表,也是杭州市体量最大的石拱桥。薄墩桥在欧洲直至18世纪才出现,因此拱宸桥的桥型在世界桥梁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杭州的终点标志,具有重要的地理坐标作用。[3][2] 
2013年,拱宸桥被确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拱宸桥作为运河水工遗存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点。2021年,拱宸桥入选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的杭州“十大代表性历史文化建筑”名单。[2][3]

基本概况

拱宸桥,位于浙江杭州大关桥之北,东连丽水路、台州路,西接桥弄街,连小河路,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拱宸桥始建于明崇四年,当时举人祝华封,募集资金造桥。清朝顺治八年,桥[tān]塌。康熙五十三年,由布政使段志熙倡导并率先捐款,林云寺的慧辂和尚竭力募捐款项相助,历时四年,建成现在的这座拱宸桥。该桥长98米,高16米,桥面中段略窄为5.9米宽,而两端桥[]处有12.2米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