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力格尔

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
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
在蒙古族民间,将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艺术的唱腔音乐结构呈现多曲体,以单人坐说、坐唱、不着装、不化妆、无身段的形式呈现出来,可用四胡进行伴唱,可自拉自唱。乌力格尔的语言比较独特,其脱胎于蒙古语地方方言,属于蒙古语科尔沁方言,以彰显方言的语言功能为特色。乌力格尔的艺术积累非常深厚,节目有短篇、中篇和长篇之分,尤以长篇最为引人,代表作品有《镇压蟒古斯的故事》《唐五传》《忽必烈汗》等。
乌力格尔是蒙古族曲艺艺术的典型代表,是蒙古族说唱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3]

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