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鸭

旱禽野鸭与中国健鸭基因培育而成的鸟类
鸳鸯鸭学名红嘴雁,是优质的大型瘦肉鸭,经旱禽野鸭与中国健鸭进行基因培育而成,可旱养、圈养、牧养等,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耐高温、抗严寒、抗病力强等特点。[1]
鸳鸯鸭属水禽,寻食、嬉水和求偶交配可在水中进行,在水中游泳洗澡时能保持羽毛整洁,有助于体热散发,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健康,但不喜欢长时间在水中。鸳鸯鸭合群性强,性情温驯,耐粗饲,善觅食,耐寒不耐热,冬春季节温度较低时,并不影响产蛋和增重,但对炎热季节的适应性较差,因此鸳鸯鸭往往在夏秋季节进行休产换羽。鸳鸯鸭嗅觉和味觉不发达,对饲料和香味要求不高,水生植物、野草、菜叶、无毒树叶及各种昆虫都是它的食物。[2]
鸳鸯和鸳鸯鸭两者都是鸭科动物,但鸳鸯属于观赏性鸟类,鸳鸯鸭属于经济鸟类。[2]

形态特性

鸳鸯鸭体形前尖后窄,呈长椭圆形,头大、颈短、嘴甲短而狭,喙内锯齿发达,胸部平坦,宽阔,尾部瘦长,喙的基部和眼圈周围有红色肉瘤。公鸳鸯鸭较母鸳鸯鸭体大。鸳鸯鸭的趾爪很锋利,特别是公鸳鸯鸭的趾爪尖而硬,因此在断喙的同时要进行断爪(也用断喙器)。断爪可防止鸳鸯鸭互相追逐、打斗和交配时踩踏抓伤,保持酮体外表美观,还可防止捉鸳鸯鸭时鸳鸯爪伤人,便于饲养操作。鸳鸯鸭进入成熟期后,采食量大,排泄物多,栏舍必须每天清扫,更换部分垫料,保持清洁、干燥和空气流通,要开启门窗,加强通风换气,必要时予以人工强制通风降温。暗室静养有助于快速育肥,栏舍应采用长时间光照(每天光照10~14小时),尽量减少运动。育成期应多喂含硫氨基酸的饲料,如鱼粉、羽毛粉等。注意饲养密度勿过大,光照勿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