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

骨骼矿物质密度
骨密度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以克/每立方厘米表示,是一个绝对值。在临床使用骨密度值时由于不同的骨密度检测仪的绝对值不同,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
T值是一个相对值,正常参考值在-1和+1之间。[1]当T值低于-2.5时为不正常。[2]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由于测量方法的日益改进和先进软件的开发,使该方法可用于不同部位,测量精度显著提高。除可诊断骨质疏松症之外,尚可用于临床药效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在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方面有显著的优越性。

正常数值

中国北方汉族健康人的骨密度值,确定峰值骨密度年龄、大小及各年龄段的正常值。应用DXA测定腰椎L2--L4及[kuān]部骨密度。[3]结果表明男性峰值骨密度年龄各部位均在20--24岁,L2--L4 密度值为1.228(g/cm3);女性峰值年龄腰椎在30--34岁,值为1.197(g/cm3)。髋部骨密度峰值年龄在25--29岁。
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FO)2004年世界骨质疏松大会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WHO代谢性骨病研究中心Johnell等对12个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后认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骨密度(BMD)均是十分重要的骨折危险因素。[4]该研究纳入12个人群研究中的3万9千人,共观察了约17万人年。采用Poisson模型分别对每个研究人群中BMD对骨折发生危险的影响进行分析,采用加权系数对每个研究结果进行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男性和女性,BMD均是很好的骨折(尤其是髋部骨折)预测指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