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佛学院

创办于1922年的佛学院
武昌佛学院是我国佛教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一代宗师太虚大师于1922年用现代教育方式创办的第一所最为正规、最具影响的佛学高等学府,在佛教界享有“黄埔”之誉,为佛教界培养了大批佛门龙象,对中国近现代佛教的振兴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

基本介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佛教教育、培养僧才逐渐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中国佛教协会上海召开了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对整个佛教界人才培养进行研究。赵朴初提出“佛教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的卓识远见。此时原武昌佛学院最后一批学员:新加坡隆根法师、张仪模、徐浩、刘野农(本乐法师)、张康临等,也极力呼吁恢复武昌佛学院。
市佛教协会积极响应中国佛教协会号召,从1992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筹备后,1993年,投资40万恢复武昌佛学院。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妙湛捐赠人民币1万元及教学磁带若干盒,苏州西园捐赠图书百余册及教学磁带一套(160盒),新加坡隆根、台中南普陀寺佛学院广化等也捐款捐物支持佛学院办学。在省市各级领导、昌明、道根(已故)、慈学以及海内外诸山长老印顺茗山(已故)等大德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武昌佛学院预备班于1994年4月8日,在武昌洪山宝通寺举行开学典礼,招收近60人,学生分别来自湖北、江西、浙江、四川、江苏等十多个省市,分两个班,男众班在宝通寺,尼众班在莲溪寺。昌明、慈学、明玉、常乐、常愿、万松亭、朱志刚等长老大德参加了开学典礼,湖北省武汉市有关部门的领导赵崇辉、周启新、周斌盛、熊继汉等到校表示祝贺。昌明法师以“培育人才,继佛慧命”为题致词。经过试办,于同年8月31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鄂政办函[1994]85号文批准正式恢复办学,学制三年。
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国佛教协会的教学大纲为指导,佛学课以教授经、律、论、史及各宗基本理论为立足点,做到戒定慧三学并重,大小兼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典方面有《心经》、《遗教三经》和《无量寿经》;律学方面有《戒律学纲要》;论藏方面有《八识规矩颂》、《俱舍论》、《百法明门论》和《佛学概论》;佛教史方面有《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其它方面有《丛林知识》、《二课合解》、《禅门日诵》、和《梵呗》。时事政治、文化基础课方面有:《宗教工作普法读本》、《古汉语》、《中国历史》、《书法》、《财会》、《英语》以及《微机》。武昌佛学院复办第一届佛学专业课由张仪模、徐浩、刘野农、张康临等老师担任;社会文化课由童勉之、吕有祥张跃生等老师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