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氮染料

1859年发现的合成染料
偶氮染料(英文名azo dye),是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染料的总称,[2]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染料。由于其具有价格低廉、易于合成、着色能力强等特点,在纺织、印染、造纸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3]
偶氮染料具有高度复杂的化学结构,如:大多数染料含有苯、[ēn][kūn]等芳香基团,且均含有发色团和助色团。其中,主要的发色基团有偶氮基(-N=N-)、羧基(-C=O)、乙烯基(-C=C)和硝基(-NO2)等;主要的助色基团有胺基(-NH2)、羧基(-COOH)、磺酸盐(-SO3H)和羟基(-OH)等。这些复杂结构的存在造就了偶氮染料的高稳定性、强色度性和较好的水溶性。[4]
偶氮染料废水对植物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着不可逆的危害,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作用。[3]

发现历史

早在1834年,Mitscherlich就用氢氧化钾硝基苯乙醇溶液中作用,制备了偶氮苯。但是偶氮染料的产生并使用还是在1858年之后,经过重氮化反应制备出了偶氮染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