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

牙髓组织炎性病变
牙髓炎( pulpitis)是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是牙髓病中最主要的疾病。[]坏组织中的细菌侵犯牙髓是引起牙髓炎症最常见的原因[1]
根据牙髓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预后主要分为可复性牙髓炎和不可复性牙髓炎。不可复性牙髓炎中又包括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残髓炎和逆行性牙髓炎[1]。可复性牙髓炎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对冷刺激出现一过性敏感。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症状包括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 温度刺激加剧疼痛和疼痛不能自行定位等。慢性牙髓炎一般不发生剧烈的自发性疼痛,但有时可出现不甚明显的阵发性隐痛或者每日出现定时钝痛。慢性牙髓炎的病程较长,患者可诉有很长时间的冷、热刺激痛病史[2]
可复性牙髓炎可进行活髓保存治疗。活髓保存治疗包括间接盖髓术、直接盖髓术和牙髓切断术。不可复性牙髓炎在急性期需进行急症处理,随后采用根管治疗[1]。根管治疗已成为治疗牙髓炎的首选方法[2]
牙髓炎常继发龋病而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数据,全球12岁儿童平均龋失补牙数为 1.86,其中美国为1.2,日本为1.4,英国为0.8,德国为0.5。北美、澳洲、西欧、东亚等地区患龋率为“很低”或“低”等级,而南美、中东非洲部分地区患龋率较高[5]。根据第三次中国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35-44年龄组末次口腔科就诊原因分析表明,近80% 的患者是因为急性牙痛就诊[1]。2015年第四次中国全国口腔健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2岁儿童平均龋失补牙数为0.86,35-44岁年龄组平均龋失补牙数为4.5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均处于“很低”水平[5]

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