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

L·S·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作品
1
2
L.S.斯塔夫里阿诺斯(1913年~2004年)是加拿大出生的希腊裔美国历史学家,曾在美国西北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任教。《全球通史》是L·S·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作品。所谓“全球史观”,兴起于“二战”后,当时欧洲很多地方沦为一片废墟,美国跃升为西方世界的中心,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原有殖民地纷纷独立,欧洲主宰世界的格局不复存在。在此背景下,西方史学界开始反思“欧洲中心论”,希望能在历史书写中,把世界各地区、各文明平等地纳入一个整体性框架中。[1]
《全球通史》第一版写于1970年,副标题是“1500年之前的世界”。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去世前完成的最后一版是第七版,副标题是“从史前史到21世纪”。L.S.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2]
《全球通史》从人类起源一直写到21世纪初。斯塔夫里阿诺斯以全球视角向读者平等地介绍了东西方各种文明的产生、发展与特性。在他看来,世界文明有多个起源。起源地有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克里特岛印度河中国的黄河流域;同时也存在多个中心,包括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3]
《全球通史》内容上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种族关系等各个方面。《全球通史》在学术上的创见有两点,一是打破了“古代-中世纪-近代”的历史分期法,改以1500年“地理大发现”为界,将世界史一分为二——人类各文明原本相互孤立,直到1500年后,随着交通工具的改善,文明间的交流不断加深,乃至诞生“地球村”概念。二是突破了汤因比有关文明的“挑战一应战”理论,提出了“易接近性”原理——相同地理条件下,那些容易接近,并乐于交流的民族,会取得更好发展。[4]
斯塔夫里阿诺斯很重视科技对历史的推动。他认为,东西方各古典文明衰落,是因为“生产技术相对停滞不前”;同时,欧洲中世纪发展出的新技术、新制度、新观念,使西方文明领先于其他幸存的古典文明。[5]斯塔夫里阿诺斯也表示了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的忧虑,但他相信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权意识觉醒,现代文明一定是往好的方向发展。[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