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尔夫·欧肯

德国著名哲学家
鲁道尔夫·克里斯托夫·欧肯(德语:Rudolf Christoph Eucken,在中国也常被译为“倭铿”、“倭伊铿”、“奥伊肯”等,1846年1月5日—1926年9月15日)是德国著名哲学家、生命哲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欧肯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求学,研究文学、哲学和宗教,后来在巴塞尔大学耶拿大学任教,并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
欧肯是德国生命哲学思潮的主要代表,他把自己的哲学称为“精神生活哲学”,他从精神的自由、独立性、精神生命的运动发展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生命哲学理论,试图为现代人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从而实现对人生的升华。欧肯在其主要著作《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中提出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他的《近代思想的主潮》一书对欧洲近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分析,是哲学史中的经典之作。[2]
欧肯的哲学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的学生马克斯·舍勒张君劢等人继承并发扬了他的精神生活哲学,形成了有各自特色的思想体系。欧肯的哲学思想从民国开始在中国传播,对于中国思想界的进步和中国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评价欧肯:“在他众多的著作中的展示出了巨大热情和力量、真理的热切探求、思想洞察力、广阔的视野和热情、雄浑的表现手法。”[4]德国哲学家费迪南·费尔曼评价,“欧肯是世纪转换期间德国最重要的文化哲学家之一。”[5]中国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张君劢更是把欧肯和孔子的思想相提并论,倍加推崇。[6]

人物生平

鲁道尔夫·欧肯,1846年1月5日出生在德国北部奥利希城。他幼时坎坷,父亲早亡,被母亲抚养长大。欧肯自小就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世界里,勤奋好学,时常会思考一些千奇百怪不符合其年龄段的问题。受到了母亲家族的影响,他对于宗教领域的内容十分痴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