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沪报

字林沪报
《字林沪报》(1882年~1899年),原名《沪报》,是一份创办于清光绪八年四月初二(1882年5月18日)的日刊。最初由《字林西报》总主笔巴尔福兼任总主笔,同时聘请戴谱生、蔡尔康等人为华人主笔。该报最初命名为《沪报》,后因版面调整和名称变更,最终定名为《字林沪报》[1]

创办与发展

《字林沪报》的创办者是《字林西报》的主笔巴尔福[2]。他在1881年回到上海担任《字林西报》主笔时,发现馆内存放着未使用的中文铅字,于是提议创办一份中文报纸。1882年4月2日,字林洋行正式创办了这份报纸,起初称为《沪报》,并在第73号时更名为《字林沪报》,作为《字林西报》的中文版本。最初的《字林沪报》使用国产毛边纸单面印刷,报纸尺寸大于当时的《申报》,并采用四号字体印制正文,五号字体用于广告。为了方便阅读和保存,报纸页面中间留有较宽的缝隙。同年8月,报纸进行了版面调整,改为横排报名。

竞争与转型

在与《申报》的竞争中,主笔蔡尔康曾试图通过贿赂《申报》员工和窃取电讯稿来提高《字林沪报》的地位,但这导致了他的声誉受损,并引发了同行的批评。自光绪十二年起,蔡尔康意识到难以在新闻报道上超越《申报》,因此开始转向非新闻性的内容创作,如编纂副刊《玉琯镌新》。他还推出了《花团锦簇楼诗稿》和《词林画报》等栏目,这些举措帮助《字林沪报》重新吸引了读者的关注。尽管如此,《花团锦簇楼诗稿》在蔡尔康离任后不久就停止发行,而《词林画报》也只持续了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