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

马来西亚华人圈中使用的的华语
马来西亚华语或华文是马来西亚华人圈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含有当地特色的华语,使用人数约6百万。虽然马来西亚华语是以西马来西亚中马地区的华语方言为基准,但受到当地历史、文化与社会环境等的影响,跟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日常口语及用词上。

发展历史

明朝开始,便有大批华人向东南亚移民。清朝,大量华工越洋谋生,其中以广府人(广府、高州、五邑)、闽南人(闽南、潮州莆仙福州海南雷州)以及客家人最多。故形成今日,东南亚华人多为此三大群体。广府、福建、客家各自拥有不同的方言,而且有不同称谓,分为粤语、闽南话、客家话等。由于各自的方言彼此不相通,形成各群体成立的会馆。但采用北京话(官话)作为华人通用语则是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确立北京话为国语,而抗日战争广东、福建、客家之间的间隔逐渐消除。
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人社会,早期私塾以各自籍贯方言为教学用语。1919年五四运动后,当地私塾纷纷跟随中国维新派的教育改革,开始把教学语言由闽粤方言改为中国的官话方言。(即属北方官话体系方言的现代中国国语普通话)。
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的华语娱乐节目及文学读物主要来自台湾香港,因此华语受到了台湾一定的影响。1980年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新加坡、马来西亚与中国大陆的文化交流,遂采用了中国大陆的汉语拼音、从用繁体字转为改用简化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