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子

中国最早的纸币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1]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诞生于北宋时期的益州成都,因发行人不同而分为“私交子”和“官交子”。[3]
交子初由民间发行,因铁钱沉重不利于流通和交换而产生,其发行以十六家富商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改由官府发行,并在益州设置交子务,主要执行现金准备和发行限额两大功能。[4]宋徽宗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改“交子务”为“钱引务”。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它诸路均改用“钱引”。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四川也改交子为钱引。到了元代,纸币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5]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此外,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中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1]并且对欧洲纸币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影响。[5]

纸币介绍

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1023年)的成都。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chǔ]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