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乡绅

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张乡绅(名字在小说中为张静斋)是《儒林外史》中的一个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根据范进的岳父胡屠户的介绍,张乡绅是一个方面大耳、被称为天上的“星宿”的人物,拥有万贯家财,家里的银子比皇帝还多,是一个有面子的人。他出生于白庙村的贫困家庭。小说通过描述他的衣食住行,生动地展现了功名利禄。他常穿着官员的常礼服,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和皂靴,非常气派。胡屠户的一句话揭示了他家的富裕程度:“他家就是我卖肉的主顾,一年就是无事,肉也要用四五千斤”。他曾担任过一任知县,可以想象他住宅的宽敞和华丽。他出门常坐轿子代步,不需要步行。他来拜见新中举的范进时,坐的轿子就是明证。可以说,张乡绅是“功名利禄”的化身和代名词。尽管在小说中只有一个自然段的描写,他在《范进中举》一回中的角色似乎不太重要,但在整个小说中,他的意义却不可忽视。[1]

拜访范进

张乡绅的出场是去拜访中举后的新举人范进,“范进迎了出去,分宾主坐下”。张乡绅是很工于心计的,他明白官员和官员之间打交道是最好不过的了(同一阶层的好说话,而官员这个身份的人特会打交道,当然,这个也是他的擅长,毕竟曾是一任知县),现在他已经不是一个朝廷官员了,但范进即将会是。“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俨然一副官人的打扮,张乡绅如此一番,用相似但又稍高一层的身份前往拜访(“举人”加“曾任知县”),既有利于强调自己的地位(我也曾是一任知县,虽然已经离任,地位还是有的,你最好和我好好相处),又有利于增加和新举人的感情(好比“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更有利于提高新举人的地位(连官员都来拜访了,还能不高?),这位新举人必然感激于心,日后自有自己的好处。
越剧中的范进形象
毕竟在官场“锻炼”过,张乡绅做事很懂得分寸,懂得对什么人使用什么样的礼数。范进是新举人,而自己也是举人出身,虽说自己曾是一任知县,但毕竟现在不是了,与那些平头百姓相比,自己自然是尊贵之躯,可与现任官员相比,自己就是“虎落平阳”了,再说,或许眼前这位新举人就是另一个知县,也许不是,但官场之事哪有个定数?必须先打下个好基础,同他“平磕了头”,既是“磕了头”,做足礼数,给够了新举人面子,而“平磕的”,不是“下跪的”,又保持了自己的身份,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