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

美国19世纪内战
南北战争(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AmericanCivilWar,即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场大规模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军)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邦联军)。战争以南方联盟炮击萨姆特要塞为导火索,最终以北军迫使南军投降而胜利告终。[1][2][3][4]
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经济人口都显著增长,通过购买或抢夺来增加领地,美国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和政治紧张导致危机,威胁到共和国的稳定。[5][2][6]这些紧张局势与奴隶制有密切关系,双方就此问题出现分歧导致内战的爆发。[5][7]1861年4月12日,美国南方邦联军(南军)炮击北方联邦军(北军)驻守的萨姆特要塞,南北战争正式爆发。战争之初,北方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战,后来演变为一场消灭奴隶制的革命战争,在战争的第一阶段南北双方经过马纳萨斯会战、新奥尔良战役、半岛河谷战役、七日战役等战役,总体北方胜少败多处于劣势,而第二阶段经过北方林肯总统实行《宅地法》,颁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恢复黑人自由,并调整战略决策后开始反败为胜,1863年6月的葛底斯堡战役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4年北方的联邦军攻克南方重镇亚特兰大之后,在谢尔曼格兰特将军的率领下开始“向海洋进军”,先后攻克富兰克林、菲舍尔堡、纳什维尔彼得堡等地,最后包围南军的首都里士满。1865年4月9日,以罗伯特·爱德华·李为首的两万八千南军部队在阿波曼托克斯村向格兰特投降,至此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造成75万名士兵伤亡,40万名士兵伤残,约有10%的20-45岁北方男性和30%的18-40岁南方白人男性在战争中死亡。[1][2][3][8][9][10]
南北战争是19世纪中期美国唯一一次大规模内战,卡尔·马克思评价“南北战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即奴隶制度与自由劳动制度之间的斗争”[1][11],列宁也评价“美国内战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12]

战争背景

制度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