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万沙宫殿

希尔万沙宫殿
希尔万沙宫殿(阿塞拜疆:Şirvanşahlar sarayı)是位于阿塞拜疆巴库内城的一座著名古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誉为“阿塞拜疆建筑之珍珠”。该宫殿始建于15世纪,由希尔万沙王朝建造,与少女塔一起,组成了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建筑群。宫殿内部包括主楼、会议厅、陵墓、国王的清真寺、塞义德·亚赫约·巴库维的陵墓(被称为“德尔维什陵墓”)、东门、穆拉德门、水库和浴室遗址。宫殿周围曾有一座城墙,因此,它曾是巴库堡垒的内部坚固之地。尽管目前没有城墙的遗迹在地面上,但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仍然能在宫殿东北侧区域辨别出一些塔和城墙的遗址。宫殿本身没有保存下来的铭文,因此,它的建造时间是通过其他建筑留下的铭文确定的。这些建筑包括陵墓和国王清真寺,分别在845年和846年建成。宫殿、陵墓和清真寺都是用同一种材料建造的,石板和石墙的格子均相同。宫殿的主要建筑在不同时间建成,但它们之间却具有统一的比例、节奏和基本建筑形式的比例关系。建筑师们依赖于希尔万-阿布歇隆建筑学派的传统。1964年,宫殿被宣布为博物馆保护区,并受到国家保护。2000年,该建筑群,连同历史城区的城墙和少女塔,被列为世界遗产。希尔万沙宫殿出现在1994-2006年阿塞拜疆10,000马纳特纸币的正面,以及自2006年起发行的10新马纳特纸币的正面。

概述

希尔万沙宫殿(阿塞拜疆文:Şirvanşahlar sarayı)是阿塞拜疆的一个著名古建筑,位于巴库内城。
城市简介编辑本段  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里海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人口近170万,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阿塞拜疆人骄傲地称之为“黑金和白金”,共和国的国徽上刻着石油井架与棉铃
案,是这个国家两大经济支柱的象征。实际上,巴库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索到公元5世纪,18世纪成为巴库汗国的都城,1806年并入俄国,1920年成为前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1940年,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其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巴库原油产量开始下滑,但直到1950年它仍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油田,石油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39.2%。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储量日益衰减,原油产量在累计开采12亿吨之后走向衰退,生产形势急转直下。1955年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降为15%。1970年跌至5%左右,到80年代,其所占比重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大为减慢,地位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