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峡水库

甘肃的一个水库
刘家峡水库,别名炳灵湖,[1]位于甘肃临夏州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6]水库于1958年动工建设,于1974年竣工,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个功能。[7][8]
刘家峡水库蓄水量约57亿多立方米,正常水位1735米。[8]主要由黄河、右岸支流洮河大夏河库区三部分组成。[4]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5]
1978年,刘家峡水库洮河“异重流排沙”成果获甘肃省科技成果奖全国科学大会[9]2021年,刘家峡水电站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中央企业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

历史沿革

1955年7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黄河水电大开发的序幕自此拉开。1958年9月,在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刘家峡水电站正式动工。1968年10月15日,刘家峡水电站正式蓄水。1969年3月,首台机组发电。1974年底,5台机组全部投入运行。1975年,这项被外国专家视为不可能建成的工程胜利建成,成为中国人的“争气工程”。1972年6月16日,中国首个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刘(家峡)天(水)关(中)”输电工程投运,被称为“西电东送”的开山之作,中国电网超高压、远距离、大容量传输电能的历史由此起步。从1973年至1989年,刘家峡水电站进行“异重流”排沙60余次,排沙1亿多吨。“异重流”排沙,为水利工程调水调沙奠定了关键性的科技基础。1978年,刘家峡水库洮河“异重流排沙”成果获甘肃省科技成果奖全国科学大会奖。1986年,刘家峡水电站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展开了更大规模、更深层次、更大效能的排沙治沙研究。经过近20年的反复论证和准备,2006年5月,刘家峡洮河口排沙洞工程开工建设。这又是一个创举:即在距坝前1.5公里的洮河口,自水面下穿70米,开凿排沙洞,建闸门,通过“穿黄排沙”方式直接将泥沙排出。这等于将洮河入库泥沙拦截在坝前上游1.5公里处。同时,为最大限度提高电站水能利用率,在排沙洞下游安装两台各15万千瓦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浑水排沙、清水发电”,实现“一洞两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