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3战斗机

米高扬设计局研制的战斗机
米格-3战斗机是苏联二战期间使用的一种单座活塞式拦截机。该机是由米格-1战斗机改进而来,最初的研制代号为I-200,设计计划最初是由波里卡尔波夫实验设计局提出,但该项目进展缓慢。直到1939年11月以后,I-200的研制工作才在I-26战斗机的基础上开展。之后该项目由新成立的米高扬设计局负责研制。1940年1月,该机的设计工作全部完成。1940年3月31日,第一架原型机出厂。4月首飞成功。12月,I-200被正式命名为米格-1战斗机。在生产中又对米格-1进行了改进,改进型被称为米格-3。米格-3战斗机采用常规气动布局,下单翼单座后三点式起落架,装备一台992千瓦水冷活塞发动机,安装1挺UBS型12.7毫米机枪,2挺ShKAS型7.62毫米机枪,最大速度640千米/小时。米格-3战斗机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米格-3AM-38、米格-3M-82(又称为米格-9)、I-211E(又称为米格-9E)、I-230(米格-3U)等。1941年,米格-3战斗机正式列装部队。虽然该机的设计目标是为了进行高空空战,但是在苏联战场的特性下,它鲜少发挥所长。在二战尚未结束前,MIG-3便因性能不足退役。

开发历程

米格家族的第一个成员是米格-1战斗机,在投入批量生产之前该机研制代号为I-200,该计划最初是由波里卡尔波夫实验设计局提出。尼古拉·波里卡尔波夫是前苏联著名的飞机设计师,曾经主持研制过多种战斗机,时任苏联第一飞机制造厂总设计师,当时该厂的主要产品是I-15比斯和I-153战斗机。在汲取了西班牙内战期间的空战经验后,波里卡尔波夫认为应该为苏联空军研制一种新型高速战斗机,接着他任命N·安德里亚诺夫进行新战斗机的设计准备工作,这种战斗机将装备米库林设计局的1,400马力的AM-37新型水冷发动机,该机设计指标为7,000米高度最大飞行速度670千米/小时,升限13,000米,爬升到5,000米高度耗时4.6分钟,后来波里卡尔波夫还计划为该机的发动机安装涡轮增压器以使其最大速度达到717千米/小时。但是由于波里卡尔波夫本人当时正在全力进行I-180战斗机的研制工作,加之I-200被认为不够先进,所以该机的研制工作一直进展缓慢。1939年11月,第一飞机厂停产已经过时的I-153战斗机,由于新的生产任务尚未下达,加之该厂的领导不希望由政府高层决定该厂的命运,于是组织了一个生产委员会研究新型战斗机的生产问题。
米格-3战斗机
在经过研究评估后,委员会选定了亚力克山德·雅科夫列夫的I-26战斗机,很快第一架I-26原型机便开始组装,雅科夫列夫称该机最大速度可以达到580千米/小时,超过I-16大约100千米/小时。但是波里卡尔波夫却力主研制一种比I-26更先进、更快的战斗机,于是设计局很快做出了最终决定,即尽快完成安装AM-37发动机的新型战斗机的初步设计。12月初,波里卡尔波夫新战斗机的初步设计基本完成并获得了苏联空军司令和航空工业人民委员会的认可。随后该机被赋予I-200的设计代号,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该计划,前苏联当局决定成立一个由米高扬领导的新设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