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

彭孙贻
彭孙贻(1615年-1673年)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出生于浙江海盐武原镇[1][2]他是彭孙遹的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彭孙贻博学多才,曾五次参加科举考试,每次都名列第一。[3][4][5]他在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乡试中,因病未能参加最后一场考试,但他的表现得到了同考官陈子龙的推荐和翰林院编修吴国华、吏科给事中范淑泰的高度赞赏。[6][7]陈子龙曾对海盐知县刘尧珍说:“恨彭生不得出吾门。吾虽不及欧阳(修),此子实不愧子赡(苏轼)也。”彭孙贻对经史百家、氏族、方技、释老、[bài]乘等各种书籍都有深入研究,并进行整理和校正,著有多部著作。他的诗歌才华出众,七言律诗仿效陆游的风格,受到王士祺的赏识。此外,他还擅长山水画,对史事也有较深的研究。他曾与吴蕃昌一起创办了“瞻社”,备受名流重视,被称为“武原二仲”。彭孙贻的著作丰富多样,包括《茗斋诗文集》《茗斋诗余》《茗斋杂记》《彭氏旧闻录》《客舍偶闻》《方士外纪》《国恩家乘录》《明朝纪事本末补编》《虔台逸史》《甲申以后亡臣表》《靖海志》《平寇志》等十余种。他还与童申祉一起编[zuǎn]了《海盐县志》10卷,但未刊行,现存于南京图书馆的抄本中。彭孙贻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去世,门人私谥他为“孝介先生”。[8][9][10]

人物简介

彭孙贻,彭观民之子,“幼颖异,于书一览辄记”,及长“博闻才辨,五试咸冠军.以是名噪一时”。崇祯十五年(1642年)乡试,经同考官绍兴府推官陈子龙推荐,并受到主司翰林院编修吴国华、吏科给事中范淑泰赏识,定为第一。未料因病不能终场,报罢。陈子龙对海盐知县刘尧珍说:“恨彭生不得出吾门。吾虽不及欧阳,此子实不愧子瞻也。”次年以明经贡生首拔于两浙。明亡后,绝意仕途,闭门著述,终身布衣蔬食。当道有重其才,劝其出仕,孙贻谢绝勿应。虽负文名,亦节义自许,不妄交游,人皆服其深识。卒后门人私谥“孝介先生”。

著述名录

彭孙贻对经史百家,乃至氏族、方技、释老、稗乘之书,靡不毕究,且纂辑厘正,各自成[zhì],为文皆有法。于诗则上自汉、魏、六朝、唐、宋、元,以迄于明,无体不备,亦无不逼似,为明末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