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相对而言,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上根据供求关系自由波动的汇率。当供过于求时,汇率就下浮; 求过于供时,汇率就上浮。1973年2月12日,美国宣布美元贬值10%,接着各国货币不再与美元维持固定比价而实行浮动汇率。从此,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就成为历史的陈迹。1978年4月1日起生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改的协定,正式取消关于固定汇率制的条款,而代之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此宣告了战后固定汇率制的结束和浮动汇率制的实行。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浮动汇率。浮动汇率的类型有:以政府是否干预区分,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 以汇率浮动的方式区分,可分为单独浮动和共同浮动。

简介

浮动汇率制度(Floating Exchange Rates)是指汇率完全由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度。鉴于各国对浮动汇率的管理方式和宽松程度不一样,该制度又有诸多分类。
按政府是否干预,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及管理浮动。自由浮动:政府任作凭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不采取任何措施。
管理浮动:政府采取有限的干预措施,引导市场汇率向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方向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