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指心痛

《二十四孝》的第三则故事
啮指心痛,又称“啮指痛心”,是《二十四孝》的第三则故事,故事主人公为曾参[1]
曾参,又称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6年),春秋鲁国人,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其为“宗圣”。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其家中来客,曾母不知所措,就用牙咬手指。曾参忽觉心痛,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迅速回家,跪问缘故。曾母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指头让你感悟,盼你早早归来。”于是,曾参接见客人,以礼相待[1][2]
除了《二十四孝》,“啮指心痛”的故事还被记载入了《论衡·感虚》《孝子传》等书中[1]

原文

原文: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