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博士

1947年托马斯·曼出版的小说
《浮士德博士》是德国作家、192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曼在194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阿德里安·莱韦屈恩为了追求“真正伟大的成功”而与魔鬼交易,最终堕落败坏的直至疯癫的经历。作者本人也对这部作品青睐有加,另眼相看,视其为“一生的忏悔” ,“最大胆和最阴森的作品”,是作家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鸿篇巨制。

内容梗概

小说用并不很多的笔墨讲述了作曲家的故事:1910年在意大利,作曲家遇到了魔鬼,魔鬼允诺给作曲家最高的灵感,让这个渴望写出惊世骇俗之作的作曲家的虚荣心和荣誉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但条件是:作曲家应专心创作,冷漠度日,不许爱任何人,并且,24年后必须死去,死后的灵魂归魔鬼所有。作曲家答应了魔鬼的条件后,专注作曲,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他最后的作品叫《浮士德博士的哀歌》(一部交响大合唱),1930年此作品完成后,作曲家召集几十个他的至亲好友到他的家里,准备用钢琴为他们演奏他的新作。演奏前他向大家发表演讲,在演讲将近结束时,他早已埋下的精神病突然发作,昏倒在地。他的母亲从故乡赶来,把他接回家乡。在母亲的护理下,作曲家在故乡患精神痴呆病十年,终于在1940年死于自己的故乡。他死后三年,即1943年(小说一开头),“我”为作曲家写传。

创作历程

《浮士德博士》的构思最早可以追溯到1905年前后托马斯·曼记在笔记本上的一个简短计划:“梅毒艺术家形象;作为浮士德博士和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人。这种毒药具有迷醉、刺激、激发灵感的作用;允许他在欣喜若狂的状态下创作天才般的、神奇的作品,魔鬼向他伸出援手。但他最终还是去见了鬼——脑软化”。不过,这个计划一搁便是三十七年。直到1942年,托马斯·曼才又重新开始考虑它。1943年初,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发生不利于纳粹德国的重大转折,德军斯大林格勒遭受失败,盟军在非洲展开反功,托马斯·曼脑海里再度浮现创作《浮士德博士》的念头。这一次他的创作欲望十分强烈,故而,一俟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杀青,作家立即就展开了搜集资料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