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板

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
笏板(hù bǎn)又称笏、朝笏、朝板、手板、玉板等,是古代大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于指画及记事。[1][2]古时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也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3]后来逐渐成为官阶礼仪之用。[4]
笏板最初为记录之用;西周时期,只有天子、诸侯、大夫、士可以使用,其他人均不得持笏;东汉时期纸张逐步成为主要记录载体,笏板逐渐成为中高级官员官阶和地位的象征;隋唐时期笏板按官职等级重新划分:五品以上官员持象笏,六品以下持竹木笏;宋朝时规定官员所持笏板须与朝服色相配,唐、宋时期几乎所有重要场合都要拿笏板;明朝时规定,四品官以上执象笏,五品官以下执木笏,这个阶段笏板基本只是官阶礼仪之用;随着清朝的建立,笏板失去使用价值最终退出历史舞台。[4][5]
笏板是中国古代从商周时代至明代三千年内一直广泛流行的重要礼器,主要适用于各种官场朝会议事、祭祀礼仪等场合。[1]
此外,笏板还是一种秦腔演出道具,秦腔丑角戏演出中,笏板常被充作梳子、刮舌板,以此取乐。[2]

规格和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