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民族主义

印度独立运动时期诞生的主义
印度教民族主义(Hindu Nationalism)产生于印度独立运动时期,其理论奠基人是V·D·萨瓦卡(Vinayak Damodar Savarkar,1883—1966)。萨瓦卡在其著作《印度教特性》(1923年初版,1942年修订)中首次提出和阐述了“印度教特性”(Hindutva,或译为印度教徒特质)和“印度教国家”(Hindu Rashtra)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另一个奠基人是M·S·戈尔瓦卡(Madhava Sadahiva Golwalkar,1906—1973),他于1939年出版了一本题为《我们或我们民族性的界定》的书,进一步完善了前者的“印度教国家”理论,并提出了“国家虔信”论(Rashtrabhakti或Deshbhakti,或译为忠于国家、爱国),对于什么是印度教徒、印度教徒有哪些特质、印度教国家的基本要素和如何忠于印度教国家等问题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关于早期印度教民族主义理论的大致内容,可参见朱明忠《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社会影响》一文。

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印度社会文化的发展,印度思想界也在不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一系列发展变化中,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复兴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此,我国学术界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有见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现在,笔者不揣浅陋,来探讨印度改革开放以后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新发展,是抛砖引玉,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因为这个问题对印度来说太重要了,关系到印度今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民族主义

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产生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首先,印度在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下,印度民族遭受长期的奴役和剥削,民族启蒙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已经使印度人民觉醒起来,人民要求殖民主义者撤出印度,给印度以独立;其次,独立运动中的穆斯林领袖已经脱离了国大党,成立了教派组织,要求建立穆斯林的国家。所以,印度教民族主义从产生之初就具有一种强烈的战斗色彩,具有两个鲜明的指向:第一,指向英国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因而说它是民族主义的;第二,指向国内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要求建立印度教国家,因而说它是印度教的。此外,它还有一个隐含的指向,那就是甘地尼赫鲁等极力提倡并为多数人接受的世俗主义原则。在实践上,印度教民族主义者中的强硬派还主张暴力,积极参加了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教派大仇杀和1948年刺杀圣雄甘地等活动。所以,学界从一开始就把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印度教教派主义等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