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直肌分离

产后腹直肌分离
产后腹直肌分离(diastasis rectiabdominis,DRA)指妊娠导致双侧腹直肌距腹中线距离增大超过2cm的症状,是女性产后常见并发症,临床常表现出肌肉松弛、身材变形、腰背部疼痛等,影响女性形态美观度及生活质量。[2]
截至2023年,临床对DRA病因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够深入,DRA的风险因素还未达成共识,部分临床研究报道有相反的结果。DRA是妊娠期及产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孕14周左右即可出现,孕21周时发病率约33%,在妊娠后期加重并延续至分娩后。目前临床尚无有效预防DRA的方法,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DRA发病率有较大的差异。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后期DRA发生率为66%~100%,产后6周发生率为50%~60%,6个月后为39%~45%。[1][2]
临床上产后 DRA 主要与白线疝脐疝相鉴别。 产后 DRA 从解剖结构上表现为腹白线增宽、变薄、松弛,因腹白线及肌筋膜结构仍基本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仅重度者腹腔内组织和器官从白线薄弱处稍有膨出,检查无明确的腹壁缺损,无明确的疝内容物疝囊疝环。白线疝可[mén]及明确的腹白线处缺损,腹腔内组织和器官从缺损处疝出,直立或腹压增加时可出现前腹壁可复性肿块,平卧时回纳。 临床超声检查是通过反复在腹部放松和鼓腹动作下进行检测,可发现白线缺损,由于疝囊压迫,一侧腹直肌可发生偏移,形成双侧明显不对称表现,并可检出疝囊和内容物,据此诊断为伴发白线疝和脐疝对于疝发生局部粘连鉴别诊断困难者,可行 CT 检查。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重度和特重度DRA并伴有严重腹部体型改变和严重临床症状的患者,手术适应证应从严掌握,患者应经过不少于12个月的物理康复治疗和核心肌群训练,若分离和症状仍不能纠正,甚至不断恶化,才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1]

命名

产后腹直肌分离(DRA)尚无明确定义,通常认为是妊娠分娩等各种因素导致产妇腹白线拉伸变薄,使原本平行且并列的腹直肌从腹白线处的位置向两侧分开,称之为产后DRA。根据分娩后分离距离、临床表现和转归特征,产后DRA可分为生理性分离和病理性分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