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尔德·勋伯格

美籍奥地利男作曲家
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卒于美国洛杉矶。其父为匈牙利籍,母为捷克籍。这个犹太人的家庭有三个孩子,勋伯格是老大,他承袭了父亲的匈牙利国籍,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建国后转入捷克斯洛伐克国籍,同时仍为奥地利公民,1941年入美国籍。[1]
勋伯格在1903~1906年写有多首歌曲,其中主要作品有《乔治·封·弗朗茨伯格》《饰有纹章的盾》《孤寂》《纯洁的心》《梦幻》《加泽拉》《路边漫游者》《女孩之歌》《思念》《宇宙》《诱惑》等。这些歌曲既有对人类痛苦的深切同情,也有对美好爱情的热情歌颂。勋伯格早期的创作手法大多是将半音体系与自然音体系混合使用,自独幕剧《期待》之后,便向半音化转移。在上述歌曲中,音乐已全然半音化,旋律方面尤甚。这使得纵向写作变得愈加复杂化,尽管还未超出调性的范围,但半音的广泛运用,调中心的频繁游移,实际上使调性无法确立,如在《宇宙》和《诱惑》中,调性中心几乎已不复存在。这一时期的歌曲具有挑战意味,可以说是勋伯格对充满敌意的舆论做出的直接反应。[1]

简历

1874年9月13日生于维也纳,1951年7月13日卒于美国洛杉矶
1901年赴柏林,在一个酒馆乐队任指挥,后到斯特恩音乐学院任教。此后,来往于维也纳和柏林两地,几乎没有中断过教学活动。他的学生中最著名的是奥地利作曲家A·贝尔格和A·von·韦贝恩(他们师生三人常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