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

生物学、心理学范畴中的概念
显性,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亲本杂交,F₁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它所表现的性状,即显性。组成名词:显性性状,显性基因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有显性知识,是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容易被人们学习。

生物学概念

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双亲进行交配,F₁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对另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来说是显性,这一性状称为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孟德尔,1865),相应的基因被称为显性基因。显性表现的程度各个性状不一样,可区别为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特定显性和假显性等等。一般来说,野生型性状对突变型性状来说是显性(在诱发突变中,相反偶尔也有野生型性状是隐性的情况),R.A.Fisher(1928,1930,1931)认为这个现象是由于修饰基因系统的自然选择、使野生型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改变,因而对突变基因成为显性的结果。此外,也有学者认为野生型基因具有稳定的表现效应,这对生存是有利的,所以受自然选择的作用,其结果一般就具有显性效应。再有,一般由于在多倍体中显性基因数目增多,其性状的表现程度也就增强。至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差异还不能说十分清楚,但前者或许比后者能产生更多的物质,或参与酶系的生成使代谢进行得更完全。这类例子是很多的。

显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