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螺科

中腹足目凤凰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
凤凰螺科(学名:Strombidae),是中腹足目凤凰螺科软体动物的统称。[1]该科动物又称凤螺科。[3]至2021年,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记录世界凤凰螺科有41个属241个物种。[8]凤凰螺科在中国沿海约有40种。[9]凤凰螺的壳边近前端呈锯齿状,称为“凤凰螺缺刻”,这个缺刻是该螺类右眼伸出偷窥外界环境变化的管道。[10]凤凰螺科大多数为典型的热带海洋动物,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生活在岩礁、珊瑚礁间、沙和泥沙质的环境中。因凤凰螺科为植食性动物,通常以藻类及沉积物碎屑为食。故喜栖息于低潮线附近有藻类丛生的海底。[7]
凤凰螺科壳厚实,多呈纺锤形或倒圆锥形。壳口狭长,外唇扩张呈翼状或具棘状突起,前端常有呈U形的外唇窦。有前后[yǎn]呈柳叶形,边缘常呈锯齿状。[9]该科动物的足部窄长,很强壮,行动敏捷,可向前跳动,有的可跳10余厘米之远。两触角细长,位于眼柄的前部内侧,眼柄细长,可自由伸缩,能从凤凰螺缺刻处伸出眼睛窥视外部。[7]
凤凰螺科中的女王凤凰螺(Strombus gigas)自1992年起已被收录进《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11]2021年10月,女王凤凰螺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水生动物物种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并核准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5]

命名

1815年,法国博学家康斯坦丁·塞缪尔·拉芬斯克(Constantine Samuel Rafinesque)将凤凰螺科命名为“Strombida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