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丫蕨

水龙骨目裸子蕨科植物
凤丫蕨(学名:Coniogramme japonica (Thunb.) Diels)是裸子蕨科、凤丫蕨属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120厘米。叶柄基部以上光滑;叶片和叶柄等长或稍长,长圆三角形,二回羽状;羽片通常,基部一对最大,卵圆三角形,羽状(偶有二叉);侧生小羽片披针形,顶生小羽片远较侧生的为大,阔披针形,顶生小羽片较其下的为大,有长柄;羽片和小羽片边缘有向前伸的疏矮齿。叶脉网状,叶干后纸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
分布于中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广东。朝鲜南及日本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100-1300米的湿润林下和山谷阴湿处。
凤丫蕨的根茎或全草可作药用,药性味辛、微苦,性凉。归肝经。有风除湿,散血止痛,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风湿关节痛,[]血腹痛,闭经,跌打损伤,目赤肿痛,乳[yōng]及各种肿毒初起。

形态特征

又名风丫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0-120厘米。叶柄长 30-50厘米,粗3-5毫米,禾秆色或栗褐色,基部以上光滑;叶片和叶柄等长或稍长,宽20-30厘米,长圆三角形,二回羽状;羽片通常,对(少则3对),基部一对最大,长20-35厘米,宽10-15厘米,卵圆三角形,柄长1-2厘米,羽状(偶有二叉);侧生小羽片1-3对,长10-15厘米,宽1.5-2.5厘米,披针形,有柄或向上的无柄,顶生小羽片远较侧生的为大,长20-28厘米,宽2.5-4厘米,阔披针形,长渐尖头,通常向基部略变狭,基部为不对称的楔形或叉裂;第二对羽片三出、二叉或从这对起向上均为单一,但略渐变小,和其下羽片的顶生小羽片同形;顶羽片较其下的为大,有长柄;羽片和小羽片边缘有向前伸的疏矮齿。叶脉网状,在羽轴两侧形成2-3行狭长网眼,网眼外的小脉分离,小脉顶端有纺锤形水囊,不到锯齿基部。叶干后纸质,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孢子囊群沿叶脉分布,几达叶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