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球仪

天文教学和天文普及仪器
三球仪,又称“月地运行仪”,是一种可演示月、地运行时的公转和自转以及日月交食、昼夜、四季交替以及月相等天文现象。天文教学和天文普及仪器[1][2][3]
三球仪是1951年由张俊德发明,1953年张俊德参加完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教师代表大会回国后,制作出新的“五四”式月地运行仪[4]。三球仪由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三个小球组成,通过一套机械装置将其连接起来,使地球绕仪器中央的太阳转动时月球绕地球转动,代表太阳的圆球常用白灯灯泡代替;地球和月球按比例给出。三球仪演示时,需要在遮光的室内进行,用手连续推动托板,地球绕太阳公转,月亮绕地球旋转,可以看到月亮的圆缺;当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时,则形成月蚀;当月亮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则形成日蚀。[3][5][6]

简史

1945年,张俊德开始试制三球仪,当时的制作较为简单,地球、月亮是泥土制作的,太阳是用橙子制作;1951年6月,张俊德发明了月球、太阳、地球三球运动演示仪,被西北文化部命名为“张俊德三球仪”;1953年8月,张俊德参加完维也纳召开的世界教师代表大会回国后,制作出新的“五四”式月地运行仪。[4][7][8]

天体运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