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高新区)是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位于中国湖南省长沙城市西中心,东临湖南金融中心,南接岳麓山大学城。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为国务院于1988年批准成立的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获批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经科技部批准形成“一区四园”;2005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第一批落实四至范围的开发区公告》,长沙高新区的核准范围面积为17.335平方千米,包括市内政策区(3.6平方千米)、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新塘工业园、火炬城,共6.43平方千米)、隆平农业高科技园(东片、西片,共2.44平方千米)、远大高科技园(0.865平方千米)以及星沙工业高科技园(4平方千米)实际规划总面积140平方千米。[1]
截至2023年,在国家核准范围内仅有岳麓山高科技园(麓谷)大部分、隆平农业高科技园(东片)北部少部分属于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建设范围,其余均已经建设为城区。截至2022年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的“两主一特”产业聚集区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增材制造、新能源装备、先进储能材料、军民融合、文化创意、绿色节能、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产业正加速集聚,稳步发展。长沙高新区综合实力在中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第15位,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第10位,国家级研发机构数量全国排名第3位。[1]

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1988年7月——1991年3月,起步阶段。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7月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因陋就简、就地起步,集中管理、分散经营”,管理机构逐步建立,科技产业逐步形成,为试验区进入国家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1991年3月——1997年4月,进入国家队的探索阶段。1991年3月长沙科技试验区进入国家队,随后,长沙科技开发试验区更名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一区一园,以区为主”,管理上形成了“省市共管、以市为主”的体制。同时,这一阶段政策区产业迅速发展,集中园建设经历了先起步后停滞的过程,形成了严重滞后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