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村彬

杨村彬
杨村彬(1911年-1989年),原名杨瑞麟,笔名瑞麟,北京人,中国话剧导演、剧作家、戏剧教育家。193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成员,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电影文学剧本《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

生平

1932年毕业于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戏剧系。1938年为宣传抗日战争导演《秦良玉》。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江安戏剧专科学校教员、中央青年剧社社长、上海实验戏剧学校教授、苏北军区政治部文艺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历任上海戏剧学院教务主任,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编导、副院长、顾问,中国剧协第一至四届理事,民盟第四、五届中央委员和上海市委第七届副主任委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创作的话剧有《清宫外史》三部曲,导演的话剧有《上海战歌》、《枯木逢春》等。导演的昆剧蔡文姬》1979年获全国戏剧会演演出一等奖。1989年11月24日因肺癌病逝于上海寓所中,终年78岁。

空间舞台

“空间舞台”最早的尝试,大概可以追溯到1938年《秦良玉》的公演。该剧编导杨村彬说,“《秦良玉》的布景设计采取了空间舞台的手法,即把整个舞台当空间,不再写实地去重建宫殿庙宇,而经济地找一两件可以代表这空间的介体,用以创造氛围。”该剧舞美由刘露设计:一盏路灯代表街头,神像柱头则意味着佛殿,几只帆影代表战船,楼阁一角暗示着湖边,下边则是高低不一的几层平台,简洁,写意,便于表演。当时杨即认为,“不单《秦良玉》,一切历史剧演出的布景问题都该更讨巧地用Space stage的方法”。后来,张尧设计的《屈原》、《棠棣之花》、《木兰从军》,李恩杰的《忠王李秀成》、《牛郎织女》,卢淦的《钦差大臣》、姚宗汉的《天国春秋》、孙浩然的《楚霸王》、《牛郎织女》(沪)等大批古装剧,果然都采用了空间舞台的构思,以一些单纯、概括的布景单位,如平台、立柱、石碑、门楼、壁挂、幔帐等,以及必需的大小道具和少量硬景,象征性勾勒出必要的戏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