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聪

旅德作曲家
苏聪(1957年—)是一位中国作曲家。他在1978年到1982年期间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并于1982年进入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系研究生班。[1][2][3]

人物经历

他看上去像一个刚刚跨入校门的斯文规矩的大学生,细高而白净。消瘦的脸上既无浅薄的成功者狂傲得意的笑容,亦无幼稚的年轻人常有的稚气十足的光彩。他沉静而谦和,默默地,不动声色。那眼神是专注而认真的,像黑管,可以通到另一个深远的世界。又有些自负,使你觉得他那年轻的心曾经被粗暴地碰伤,虽然伤囗结了痂,却极易碰伤。出国12年,苏聪依然很『中国』,生活中较随意,不太喜欢刻意追求,为人处事重人情重朋友,从无害人之心。音乐创作如同其人,但求于平易淡雅中显示一种超然的意境。
从生活中感悟音乐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苏聪因为是独生子,幸免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艰难困苦,也没到戏班子或歌舞团以拉琴为生。但由于在音乐学院任教的父亲成了「专政对象」,苏聪在音乐学院附中高中毕业时,被通知只能到北京市远郊区的一个中药厂当操作工。为了儿子能留在城内,有条件练琴,父亲冒着挨批的危险一次次地去恳求,最後总算是放出一句话:「虎坊路浴池有一个工人名额,没人愿去,你愿意接受,我们可以同意。」就这样,苏聪上了班,而且师傅们还挺满意他的工作。这里驻有公安人员,许多血案便是在这里找到线索的,它也是个社会渣滓留连的场所,苏聪在这里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了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