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罗佩

荷兰职业外交官、汉学家、小说家
高罗佩(荷兰语:Robert Hans van Gulik, 1910年8月9日—1967年9月24日)[7],字笑忘 ,号芝台 ,是荷兰汉学家、东方学家、翻译家、小说家、职业外交官,通晓希腊、拉丁、英、德、法、意、西班牙、印尼、马来、阿拉伯、汉、藏、梵、日等10多种语言。[1][8][9]
1910年8月9日,高罗佩出生于荷兰的扎特芬,父亲是荷属东印度的军医。5岁起,他开始在雅加达上小学,在爪哇岛上度过了他的小学时光。1923年,父亲退役后,全家迁回荷兰,高罗佩就读于优等学校奈梅根市立中学。[10]1930年,高罗佩进入莱顿大学,攻读中文和日文。1932年,高罗佩获得中日语言学学士学位、法律学士学位,也是在这一年决定使用“高罗佩”作为自己的中文姓名。[11]1933年进入乌特勒支大学,师从中文教授索斯·弗格森学习现当代中国史,一年后获得东方语言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为《米芾及其砚史》。1935年3月7日,他在乌特勒支大学进行了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为《马头明王诸说源流考》。[12][7][13]
1935年3月27日,博士毕业后高罗佩正式进入荷兰外交部,就任助理翻译,后又被派往日本任荷兰驻日公使馆二等秘书,在东京从事外交工作,他在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学术团体,继续其学术追求。[14][3][15][1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高罗佩于1942年不得不离开日本,他和其他同盟国外交官与日本驻外使节相交换。之后,他辗转东非、埃及新德里,1943年抵达中国的战时陪都重庆。同年,高罗佩结识了在荷兰大使馆做秘书的水世芳,12月18日举办了婚礼。1946年,战争结束后,高罗佩被召回荷兰,派往海牙外交部工作。1947年,荷兰外交部又派高罗佩前往华盛顿,担任荷兰驻美使馆顾问。1948年他被再次派往东京,在荷兰驻日使馆工作。1951年,高罗佩到新德里,在荷兰驻印使馆工作。在新德里的短期工作之后,高罗佩重返荷兰。此时,他已经晋升到外交官员的最高职衔。1956年至1959年,高罗佩担任荷兰驻黎巴嫩全权代表。1959年至1962年,他以荷兰驻马来西亚大使的身份在吉隆坡居留。1962年至1965年,他再次回到荷兰,此间他在行政职务之外又与乌特勒支大学签约讲授“印度以外其他佛教地区的文化史”。1965年,高罗佩以驻日大使的身份第三次派驻东京。1967年他被诊断为肺癌,1967年9月24日在荷兰海牙辞世。[16][17][3]
高罗佩研究汉学的丰硕成果使他蜚声于世界汉学界,狄公案系列小说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中国获得了很高的声誉。[17]其作品《秘戏图考》是中西学术史上第一部系统讨论中国古代春宫图的学术专著,《中国古代房内考》在此基础上,从性学、人类学、社会学及文化学角度向西方读者揭开中国古代性文化的神秘面纱,为中西学界填补中国性学研究的空白。[4]

人物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