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堂

中国旧式婚礼仪式
拜堂又称拜高堂、拜花堂、拜天地,是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在中国传统婚俗中,拜堂是整个婚礼中最隆重的环节,拜堂的“三拜”分别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双亲),夫妻对拜”,最后“新郎新娘入洞房”,拜堂仪式到此结束。[1][2]
传说拜堂源起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的故事,当时并无媒人撮合,而是天地为证,这才有了婚姻与人类的繁衍,所以后人结婚都要拜天拜地,具有表示这门婚事是天作之合,并有天地为证,因而也将得到天地护佑的多重意义。[3]
拜堂风俗始于唐朝,唐朝时,新娘见舅姑(公婆),俗称拜堂。北宋时,新婚夫妇先拜家庙,行合[jǐn]礼。第二天五更,新娘把镜台镜子摆在一张桌子上,进行下拜,称为拜堂。南宋时,拜堂改在新婚当天。新婚夫妇到中堂先揭开新娘的盖头,然后“参拜堂,次诸家神及家庙,行参诸亲之礼”。后世沿用南宋风俗,一般在迎娶当天先拜天地,然后拜堂。清代和民国都将拜天地和拜祖先统称为拜堂。[1]

词语概念

基本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