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氏弯喉海萤

海萤科弯喉海萤属的一种
希氏弯喉海萤(学名:Vargula hilgendorfii),是海萤科弯喉海萤属浮游动物[2]其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海域,[2]为夜行性生物,[6]凌晨会活动在距海底50~100cm的水域。[9]在野外遇到捕食者会通过上唇处的发光器官释放出蓝光,威吓或迷惑捕食者。[10][9]较多希氏弯喉海荧集聚在海岸边一同发出蓝色荧光的现象,被人们形象的称为“蓝眼泪”,颇具观赏价值。[11][12]
希氏弯喉海萤的发光行为主要集中在7月,主要为雄性发光。[10]其喜欢生活在水质与底质较好的近岸地区,栖息于海底泥沙之中。[8]活动深度主要在海底,善于用触角和尾叉将自己埋入沙中。[9][13]其壳长约为2.8~3.5毫米;壳高约为壳长的70%。[5][6]背部由透明卵圆形外壳所包裹,内有7对附肢和尾叉,附肢上有众多不同长度的刚毛。[5]它们为多年生型,交配季节主要在秋季。[7][9]
希氏弯喉海萤可作为海底环境的生物指示物,被广泛用于海岸和沙滩的环境评价之中。[13][14]其也可作为荧光素相关的化学研究材料,烘干后用干燥剂保存,30年后加水仍能发光。此外,根据水域中包括希氏弯喉海萤等的发光生物资源情况,可推测特定种类鱼群的密度和栖息状况等。[15]

命名

希氏弯喉海萤在1890被德国海洋生物学家彼得·穆勒(Peter Muller)所发现时,其拉丁学名为Cypridina hilgendorfii。1962年由研究人员波尔森(Poulsen EM.)正式划分为新的弯喉海萤属(Vargula),希氏弯喉海萤的拉丁学名由此命名为Vargula hilgendorfi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