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燃灯塔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通州燃灯塔,全称“通州访圣教燃灯古佛舍利塔”,是中国大运河沿岸四大名塔之一,也是通州古城的象征。[2][3]该塔位于中国大运河最北端,详细地址为北京市通州区大城街1号。[4][1]
通州燃灯塔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始建北周宇文觉元年(公元557年),最初为镇水之塔。[2][5]唐太宗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曾重修,后唐武宗时期再次遭到破坏,现存燃灯塔为辽代(公元907-1125年)塔基,塔身与顶系清代修建的仿辽建筑。[2]该塔为八角八面形状的十三层砖木结构的密檐实心砖塔,塔全高56米,塔基周长38.4米,塔对角直径11.4米。[2][6]其塔座部分为两层八角形的须弥座,塔座上方筑有砖砌莲花座。[5]塔身悬挂风铃2000余枚,塔内有各神态佛像百余尊,塔顶有铜制巨型塔刹,塔束腰部分雕刻有仙人、力士、花朵等图案。[2][6]
1979年通州燃灯塔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单位,并于1987年进入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7][8]2019年10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通州燃灯塔并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9]

历史沿革

此塔在北周末期创建(577--581年),在唐代贞观七年(633)复建,在辽代重熙年间(1032--1054)重建。元代大德七年(1303)、至正七年(1347)、明代成化二十年(1484)、清代康熙九年(1670)都曾进行过维修。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被震倒后,只剩塔座,从三十年(1691)起,由僧人照感四处募捐,进行重建,每年建成一层。三十五年(1696),知州吴存礼以为太慢,就带头捐钱,倡议公捐,加速修建,终于在三十七年(1698)再建成功。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月,英、法、美、德、意、日、俄、奥等八国联军侵犯北京,窜犯通州,洋枪击断了塔尖的宝镜,子弹射掉了塔身的铜铃,对塔进行野蛮的破坏和疯狂的掠夺。1966年夏天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把塔座上所嵌的精美佛、兽砖雕全部凿毁。1976年7月1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剧烈地震,此塔受到波及,塔身左右30度大晃,但没有倾[],只是把塔顶莲花座的砖抖落很多,塔身也略有酥裂,岌岌可危。1985年9月至1987年11月,北京市文物局和通县人民政府筹资29万元,进行抢救性修缮,重建塔顶,补配铜铃,恢复塔基,再现了燃灯塔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