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祈

民国时期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王光祈,字润玙,笔名若愚,1892年10月5日在四川温江天府小河村出生,1936年1月12日在德国波恩病故,享年44岁。王光祈不仅是我国“五四”时期一位卓越的爱国主义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理论家,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学的发展开辟了新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1]
1914年,王光祈来到北京考入中国大学法律法律系,于1918年毕业。1918年,王光祈作为主要筹办人参与发起和创立组织“少年中国学会”,被选为该会大会主席和执行部主任。1920年,王光祈赴德国留学,学习德文政治经济学,并兼任《申报》、《时事新报》和北京晨报》的驻德特约记者。1923年,王光祈改学音乐,在柏林某音乐专科学校学小提琴音乐理论。1927年入学柏林大学攻读音乐学。1934年,以论文《中国古代之歌剧》(今译《论中国古典歌剧》)获波恩大学博士学位。[2]
王光祈的主要作品有《德国人之音乐生活》《欧洲音乐进化论》《欧洲音乐进化论》《德国国民学校与唱歌》《论中国音乐》等。[2]2021年10月7日,由四川音乐学院、中共成都市温江区委宣传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联合出品的原创歌剧《王光祈》在成都首演,该剧讲述了王光祈的一生。[3]

个人经历

1892年8月15日,生于四川温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