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隶猕猴

哺乳纲灵长目动物
直隶猕猴曾是中国分布最北的灵长类动物(20世纪80年代灭绝),北纬40度40分的河北雾灵山便是作为猕猴分布北限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直隶猕猴是1870年由法国动物学家米勒·爱德华鉴别命名的。雾灵山地区曾因是皇家的风水地,长期禁伐禁猎,许多物种得以保存。

灭绝与分布

进入20世纪后,人们涌入雾灵山地区,大肆砍伐,使猕猴越来越少,终于没有熬过80年代,灭绝于雾灵山。猕猴分布北限从此有名无实。目前,世界猕猴的分布北限已让位于日本青森(41度29分),日本猴成了分布最北的非人类灵长类了。

详情

由于猕猴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所以其他灵长目动物难以生存的黄河两岸等温带地区,甚至一些高寒地区,也发现了它们的踪迹。据甲骨文的记载,猕猴在太行山区的生存和分布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河南安阳殷墟出上的动物遗骨,也有猕猴的在内。在我国华北各地的县志等地方志和其他史籍中有不少关于猕猴的记载,在山西南部黄河以北的运城垣曲阳城等地的中条山云梦山,以及西部的吕梁山等地都曾捕捉到过猕猴。80年代中期,有关部门河南省济源县太行山南麓林区考察时发现了野生的猕猴十多群,总数近2000余只,其中仅蟒河林场就有12群近800只。80-90年代,在山西阳城、河南济源辉县沁阳等地相继建立了以保护猕猴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大多数学者认为,猕猴是华北地区残留下来的唯一一种灵长目动物,其北界大约在山西南部的中条山和河南北部的太行山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