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歌剧院

1954年合并成立的剧团
特别是1965年创作演出的大型五场歌剧《向阳川》,把甘肃省的歌剧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歌剧《阴山下》被甘肃省评为“歌剧探索奖”,歌剧《咫尺天涯》,《魂兮》、《牡丹月里来》、《红雪》等剧目不断上演。其中,1987年创演的大型歌剧《咫尺天涯》,是继《向阳川》之后,甘肃省歌剧院在民族歌剧的艺术实践和探索只得又一部力作。

基本介绍

甘肃省歌剧院(原名甘肃省歌剧团)的前身是一九三九年在三边分区成立的“七、七剧社”, 1942年剧社改编为“三边分区文工团”。1949年随军进驻宁夏,改称“宁夏文工团”,1954年甘宁两省合并,剧团迁驻兰州,命名为“甘肃省歌剧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甘肃省歌剧院主要演出的作品有:七场歌剧《红花渠畔》、五幕歌剧《月亮湾》、六场歌剧《红色医生》等。特别是1965年创作演出的大型五场歌剧《向阳川》,把甘肃省的歌剧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该剧是以西北地区广为流行的民歌花儿为音乐基调,创作的一部具有西北民族风貌和地域风格特色的歌剧。该剧在赴京津沪等地巡回演出并参加西北五省区现代戏观摩演出,受到广泛关注和热情赞扬。1965年赴北京为中央领导同志汇报演出,毛泽东主席和中央主要领导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并留影纪念。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观看,给予了很高评价:“好歌剧比较少,现在西北又出来一个向阳川”,“这个戏很有生命力”。盛赞《向阳川》“是继《白毛女》、《刘胡兰》、《洪湖赤卫队》之后的又一出好戏”。
1966年“大革文化命”运动开始,剧团的剧作家和艺术家大多受到冲击和迫害,他们历尽劫难,精神和肉体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奉命戏剧”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歌剧《阿尔金战歌》因保持了我省的民族特色而较为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