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吕尼运动

中世纪天主教运动
克吕尼运动,是指公元10-12世纪发生在天主教会内部的一场运动,[1][2]因发端于法兰西的克吕尼寺院而得名。[3]其目的在于反对教士结婚和买卖圣职。[1]
这场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上层教士肆无忌惮地违背教旨和教规,大肆结婚、通奸,教会土地财产面临着落入世俗封建主手中的危险。在这场运动中,克吕尼运动领导人希尔德布兰德被选为教皇,新教皇再次发布训令:严禁教士结婚,违反者将被给予剥夺圣职等处罚。12世纪末该运动因上层教士再度腐化而走向没落。[1]
克吕尼运动扩大了克吕尼派在教会中的影响,提高了教皇的地位,促进了基督教会的改革。[4]

基本概况

10至11世纪,罗马教廷势力衰微,教会私有化,教士堕落腐化。克吕尼修道院倡导改革,主张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教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产私有化;禁止买卖圣职;要求独立,反对世俗统治者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叙任权等。该运动得到西欧各国修道院的响应并接受克吕尼修道院的领导。克吕尼运动得到罗马教廷的积极支持,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并亲自指导运动。该运动加强了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势力,从而引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主教叙任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