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昭右穆

古代的宗法制度
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指宗庙、墓地或神主的辈次排列。古人在室内座次以东向为上,其次才是南向、北向和西向。故以始祖居中,东向;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朝南,称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朝北,称穆。简而言之,昭穆就是宗庙、坟地和神主的左右位次,左为昭,右为穆,故亦称左昭右穆制。[1]

读音

zuǒ zhāoyòu mù

名称来由

之所以以“昭穆”来命名,可能是因为,南向的一列正面朝阳而明亮,故称“昭”,昭有明义;北向的一列正面背光而冥昧,故称“穆”,穆有冥义。在这里,昭穆仅仅是左右的代称而已。另外,春秋时期的昭穆还有尊卑的含义。古人尚左而下右,南向为尊,北向为卑,都有这种意味。昭穆制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二辈制族外婚。每个氏族内男女各有两个辈份,两个氏族同辈异姓才可以通婚,子女的世系按母亲的世系决定。父子属于不同氏族,是昭穆制的根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