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岛

外来方言被本地方言包围的现象
历史上操相同或相近方言的一部分人迁入操另一种方言的人的地盘,他们所带来的方言在本地方言的包围下,就如大海上的岛屿,即是通常所说的“方言岛”。现存的汉语方言岛基本上都是在明、清两代形成的。方言岛表现出方言的复杂性。方言岛的形成一般有军事移民、政治移民、经济移民等。[1][2]

成因说明

历史上的移民运动,是形成方言岛的直接原因。

军事移民

凡是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移民,都是军事移民。例如,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二月,闽中沙县邓茂七举兵起义,起义军数月之间攻克了20多座州府和县城。次年正月明王朝急派宁阳侯陈懋为征南将军,率领京营及江西浙江等地军队计五万人,入闽把起义军镇压下去。明王朝为防止起义军“死灰复燃”,令陈[mào]所部留驻延平(今南平市),那些京师官兵就此定居下来,成为自北而南的军事移民。500多年过去了,其后代至今尚有相当部分还在说“土官话”,这就是南平城区的北方方言岛。